首页 > 加加林党建 > 党建学习专区 > 老党员抒怀|程开甲:我的百岁人生之路

老党员抒怀|程开甲:我的百岁人生之路

作者:  发表时间:2018年11月07日 17:02  [已有5730人阅读]  

开始的。

1960年夏季的一天,南京大学郭影秋校长把我叫到办公室,递给我一张纸条,要我明天按照上面的地址到北京报到,具体做什么不知道。

我没有多问,第二天就动身了。几经辗转,在北京城北郊找到了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。吴际霖副所长告诉我一个惊人的消息:“要你来,是搞原子弹的!”

原子弹的研制,是国家的最高机密。我知道参加这项工作,必须做到保密、奉献,包括不参加学术会议,不发表学术论文,不出国,与外界断绝联系,不随便与人交往,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,但我想,只要能为中国的原子弹搞成功尽一份力,任何困难我都必须克服。

1962年夏,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关键理论和制造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,自行设计原子弹的理论方案也接近完成,但爆炸试验工作还没有启动。

当时领导跟我讲:研究所在第一颗原子弹研制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,下一步要进行的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技术准备工作也需要有专人来做。经上级领导研究,由你负责爆炸试验的研究与准备。

那时,有人劝我:“今天干这个,明天干那个,当心变成万金油,东搞西搞,搞不出什么名堂。”

我当然清楚自己的优势是在理论研究方面,试验不是我的优势。但我是组织的人,组织上决定要我去搞爆炸试验,我坚决服从。就这样,我又一次转变专业方向,转入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。

 

“只有创新,才有突破,才有发展,才有成功”

核试验事业是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事业,也是一个尖端的事业,没有创新是不行的。

在核爆炸试验现场(左三为程开甲)

我们在原子弹研制初始阶段所遇到的困难,现在的人根本无法想象。对于这样的军事绝密,当时的有核国家都采取了最严格的保密措施。美国科学家卢森堡夫妇因为泄露了一点机密,被电刑处死;聂荣臻元帅去苏联参观,也只能在厂房、车间外面看看;来中国的苏联顾问更是不念经的“哑巴和尚”。

那个时候,我们得不到资料,买不来所需的仪器设备,完全靠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自主创新,自己闯出一条路来。

从1963年第一次进入有着“死亡之海”之称的罗布泊,在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,我参与决策和主持了包括我国第一颗原子弹、氢弹、增强型原子弹、两弹结合、首次地下平洞和首次竖井方式试验在内的30多次核试验活动。带领科技人员建立发展了我国的核爆炸理论,系统阐明了大气层核爆炸和地下核爆炸过程的物理现象及其产生、发展规律,并在历次核试验中不断验证完善,研究解决了核试验的许多关键技术难题,满足了不断提高的核试验需求,成为我国核试验总体设计、安全论证、测试诊断和效应研究的重要依据。

最难忘的1964年10月16日,在历经千辛万苦后,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。这一声巨响,不但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,也让所有炎黄子孙扬眉吐气。

有统计显示,从1945年美国进行首次核试验,到1996年9月通过《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》,全世界共进行了2047次核试验。其中,美国进行了1056次,苏联进行了715次,法国进行了210次,中国从1964年到1996年只进行了45次,而我国的技术同样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。有人曾问我:中国核事业发展的经验是什么?我的回答是:开拓创新。

我从事核试验20多年,在技术上决策主持了30多次各种方式的试验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遇到的新问题很多,但都很好地解决了,诀窍就是创新。只有创新,才有突破,才有发展,才有成功。

中国核武器事业发展,走的就是这样一条理论、试验和设计相互依存、相互促进的自主创新之路。这种研制和试验两者间的有机结合,在国外的核武器发展过程中是相对薄弱的,这也是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“中国特色”。

1984年,我离开核试验基地,担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员。由于工作职责的变化,我的科研工作也发生了变化,展开了新一轮的开拓创新。

2018年10月16日,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4周年的日子。对54年前中国举世瞩目的成功,我记忆犹新,十分欣慰自己能为国家的强大做点贡献。

在科学研究领域里,在“两弹一星”的事业中,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,党和人民却给予了我崇高的荣誉,被授予“两弹一星功勋奖章”和“八一勋章”,习近平主席还亲自为我颁发了“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”证书。

这些年,经常有人问我对自身价值和追求的看法。我说,我的目标是一切为了祖国的需要,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,这是我的信念。回国后,我自己一再转行,专业不断重新开始,但我始终愉快服从,因为这是祖国的需要。

今天,虽然我的身体状况不适合再到科研一线奋战了,但我还是有句话想给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说:“只有国家强盛,才有个人的幸福。”

今年,我已经整整100岁了。我寄希望于年轻的同志们接过我们老一辈人的“接力棒”,自力更生,奋发有为,为祖国国防现代化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。

上一页1|2|

免责声明:本网站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、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我要评论

  • 暂无评论!
1/0页 共0条评论 

我来说两句

  • 用户名:
  • 密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