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熹的《观书有感》中有两句最出名:“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清新隽永,意蕴悠长,数百年来,勉励代代青年人求新知,求智慧。
活水汩汩,渠因而清;正如读书不绝、新知不断,人的思想跟着澄澈,生命也因此丰厚。读书时,每每有所收获和体会,都会感慨“源头活水”这比喻的妙趣。
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一些年轻人“源头活水”的感觉少了。
几个朋友聊天,说起彼此工作后的生活习惯,有人总结:小屏一方,小床一张,追着热点,刷上一天,如此这般,赛过神仙。大家捧腹,但笑过之后,却又怅然若失,的确,生活好像一直在被网络“热点”带着跑。
热剧、“网红”、热搜、“神曲”……手机从早上拿起到夜里放下,微信朋友圈、微博、短视频、购物网站……挨个划过去,手机里的“高温”内容惹人挪不开眼。地铁上看,走路时刷,吃饭时也停不下来,躺在床上虽然头晕眼涩,可想想自己跟上了热度,没被时代抛弃,这一天也觉得值了。睡醒一觉再回首,除了昨天花钱买的“好物”显示已发货,其他的,什么也记不清。昨天看到的网络景观才刚降点温,拿起手机,新一天的热点已经迫不及待地冲到面前。
闲暇里,青年人最有机会去学习新知识、产生新思考,才最有可能像朱熹那样“观书有感”,从而得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。可当这有限的时间被网络热点塞满的时候,“源头活水”哪还有空间?
前不久发布的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显示,截至今年6月,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.88亿,移动互联网给人们主动获取资讯提供便利。同时我们也看到,不少互联网内容打扮成新知的模样,看上去有用、有料、有趣,涌现到人们的面前,期待着收获你的注意,收割你的时间,但热度过去,回头一想,或是空洞无物,或是千篇一律,或是无病呻吟,为的不过是利用你的好奇和情绪,完成传播轨迹,获取商业利益。而这一过程当中,作为用户的我们,有时看似是自己选择了创造和跟随热点,殊不知一直都是沿着互联网资本设计的方向走,为其添柴的同时,也在“烧”掉自己的时间,“烧”干学习思考的“活水”。
当然,有些热点之下,也有“冰山”存在。今年亚运会,中国男篮落后16分实现大逆转,最终夺冠,一时霸屏,在男篮的小伙子们身上,人们看到了球员们顽强拼搏的精神、为国争光的气势,看到了篮球界大胆尝试、锐意改革的成果。这样的热点,值得学习值得感悟,虽然它的热度也会过去,但我们可以相信,多年之后,仍然会有人说起这段故事。
移动互联网的世界里,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被大大拓宽了,但信息不代表知识,热度更不代表智慧,热点面前,一颗求真之心会给自己带来一份冷思考,“我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内容?”“我有必要知道这些信息吗?”警惕之中带些自省,只有如此,方能让自己的思维和智慧能够“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”
不管热与不热,网络生活还是应以我为主,为我所用,永葆一颗思考之心,不被热度带着跑。毕竟,是生活中有了互联网,而不是互联网上有生活,而那些经过思考留下的智慧结晶,则会更好地滋润我们的生命。
免责声明:本网站转载的新闻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、有效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我要评论
我来说两句